既然低度酒和高度酒都有人追捧,那么理论上说中度酒也该有自己的市场。
近年来,白酒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和多元化浪潮正在不断汹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白酒消费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中间,有的关注白酒的年份,希望喝到代表价值的陈年老酒;有的喜欢风味创新,对于露酒产品情有独钟;而另外一部分,则着眼于白酒的度数,希望借助不同度数的产品来获取别样的消费体验。于是,以五粮液、今世缘为代表的白酒品牌,开始研发并推出“中度高端白酒”产品,以期在全新的赛道上占领消费制高点。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度高端白酒”,这个赛道有前景吗?
“中度高端”,度数赛道上的新概念
所谓中度白酒,是有别于高度酒和低度酒两个概念的白酒产品。众所周知,高度酒通常指的是52度以上的烈酒,其中典型性产品便是飞天茅台。低度酒通常指的是40度以下的白酒产品,代表产品多为清香型白酒和露酒,部分浓香产品也有类似的低度产品,例如38度的泸州老窖1573等。而中度酒则是指夹在高度酒和低度酒之间的40-50度白酒产品。这个度数范围内的代表性产品有国缘四开、45度五粮液、42度汾20、42度海之蓝等。
既然是中度酒,为何又被称之为“中度高端”产品呢?那是因为这些产品的销售价格多集中在300-800元,属于次高端价格带。算不上特别亲民但也绝不廉价,所以被称为“中度高端”产品。
那么,基于白酒度数形成的品类战略,有哪些优越性呢?
首先,创造了全新赛道。白酒行业是一个论资排辈习惯非常强的行业,想要在常规品类常规产品的层面上与已经占据领先优势的品牌竞争,那是非常不明智的。举例来说,在53度酱香型白酒的品类范畴内,谁能超越飞天茅台呢?在52度的浓香型白酒里,谁又能强过“普五”呢?在特定赛道内,那些成熟的战略大单品已经做到了风味和性价比的极致,想要弯道超车基本不可能。而如果转换思路从其他差异化赛道来进行产品布局,结果就不一定了。酒精度数,恰恰是一个能够作文章的点。降低10度以后,很多产品的技术要求和风味表达就不再一致了。这就是发展的机会。
其次,迎合了消费需求。一方面,白酒降度是大势所趋。更低度数的白酒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好的社交表现,也可以大大提升饮后舒适感,满足社交需要和悦己诉求。另一方面,“中度酒”新概念的提出,也给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品类选择,符合消费需求多元化的现实需要。如果这个概念能得到普及,确实能有效减弱市场品类对冲的压力。
再次,为风味创新提供了可能性。考虑到目标受众需要和产品创新,中度高端白酒生产企业立足高端市场开发的中度酒产品势必会在风味创新上做文章。从现有的产品来看,不少产品已经有了非常不一样的风味表达。以今世缘为例,它自由定义了柔雅型、幽雅醇厚型、清雅酱香、黄淮浓香型等多种风格特色,基本上做到了“风味自由”。中度酒有丰富的风味,有独特的饮后体验感,具备占据新消费人群市场的可能。
“中度高端”的狂欢,有哪些隐忧?
中度高端白酒的概念非常不错,但也存在一些发展隐患。
从品类知名度上看,“中度高端”这个品类塑造尚需时间。市面上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品类的认知,都是从这个品类代表性品牌的代表性产品开始的。目前来看,“中度酒”尚未形成这样的代表性产品,需要加快品类市场的培育。
从产品生产流程看,中度酒的降度操作存在困难。白酒降度意味着同样单位容量下,酒精浓度降低,水的占比增加。而中国白酒中的风味物质是在发酵和蒸馏过程中伴随着酒精的产生而产生的,酒精浓度降低,同样预示着酒体中风味物质含量的降低,让酒失去原本的风味和特色。因此,降度不只是简单加水。而是通过去浑浊、改进勾调和过滤技术等方式,让酒中的主体香、水、酒精度和风味物质达成完全平衡,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相当具有技术难度的课题。
价值表达需要统一。提出“中度酒”的概念很简单,想要将这个品类丰满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建立严格的品类标准,培育几个代表性大单品出来,这个品类才能有立足之地。就目前来看,开发中度酒产品的几个品牌并没有建立价值表达的“统一战线”,后续应当尽快建立标准,方能做大做强。
市场接受度可能不达预期。在白酒产业处于深度调整的今天,“中度高端”白酒的提法虽好,却同样面临着消费需求疲软、市场预期不高的尴尬现实。尤其这个品类的目标消费群体为次高端消费者,受到的市场挤压将会更加严重。这类产品能否被中产消费者接受,依然是个未知数。
总体来看,“中度高端白酒”立足于酒精度差异提出品类概念,是白酒营销方式的一个创新。它迎合了白酒企业创新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总体需求,具备一定的创新价值。但从概念落地到品类,显然还需要较长的时间。除此之外,这个品类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你如何看待“中度高端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