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一共有过数次危机,有金融危机带来的危机,也有政策影响带来的危机,也有质量上带来的危机......
第一次危机:1997~2003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波及而放缓,进而影响了白酒的消费需求,消费端的疲软直接导致行业的萧条。除此之外,很多国有糖酒公司也受到了波及,在销售渠道端影响到白酒的销售。
在这轮危机中,古井贡、酒鬼、水井坊创下了罕见的亏损。泸州老窖、汾酒、五粮液净利润都大幅下滑,茅台也未能幸免。
1996年,由于限制白酒广告在电视节目黄金时段、报纸、期刊的传播,以鲁酒为主的广告营销路线受限。1997年广告酒事件对行业带来信任危机。然而危机远不如此,一场更大的危机悄然到来。
1998年1月23日(农历腊月廿五),山西朔州平鲁区人民医院接收了一位病人,病人出现的症状是:呕吐,头痛,呼吸困难,没等进抢救室就瞳孔放大死亡,医生很快诊断出是工业甲醇中毒。随后,中毒者接二连三出现,经过调查发现其共同之处均有“饮酒”。
1月26日(农历腊月廿八)迅速封存全区散酒,在当晚查封1000余处散酒销售点。1月27日,终于查到“毒酒生产源头”王青华。经审问,山西文水县农民王青华用34吨甲醇,加水后勾兑成散装白酒57.5吨,出售给个体户。“假酒”造成27人丧生,222人中毒入院治疗,多人失明。
受毒酒案影响,当年所有无证的酒厂关闭,有证的酒厂也要停产接受检查。“劝君莫饮山西酒”的报道,对山西白酒产业来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与假酒案毫无瓜葛的“汾酒”因地处山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汾酒从行业领头羊的位置迅速跌到了第九位。
而后2001年白酒从量税出台和2003年非典爆发又对白酒行业来了一次冲击。1997~2003年对于白酒行业可以说是危机不断。
第二次危机:2008年-2009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但是对国内白酒的影响并不算是大危机。主要得益于“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国内经济很快止跌回升,白酒消费迅速回暖。
在这轮危机当中,汾酒、舍得、古井贡酒受到影响,营收负增长。而汾酒和酒鬼酒利润负增长。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保持了两位数的高增长。
此时茅五泸等高端白酒出厂价不断提高,为区域酒和次高端酒打开了空间,形成了“高端—次高端—中端—大众酒”的价格带格局。
第三次危机:2012年-2015年
从2003年至2011年,GDP经济增速保持10%左右的速度增长,伴随着经济增长,政商务消费也随之活跃,此时白酒行业也迎来一段黄金发展时间。2011年底,茅台的一批价冲到2000元以上,五粮液的一批价也接近1000元。
然而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破了一盆冷水。2012年11月19日,媒体报道称酒鬼酒被查出塑化剂超标高达260%。促使白酒行业爆发信任危机,白酒板块市值在短时间内就蒸发超1000亿。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才是给当时白酒行业致命一击。2012年12月,“八项规定”和“禁酒令”的出台,政商务白酒需求断崖式下滑,白酒行业一秒入冬。
然而此时头部酒企的出厂价还在不断上涨,茅台价格从499提到819,五粮液从509提到729,国窖1573此时出厂价提到了999。然后随着高端白酒需求的下跌,头部酒企被迫走下降价的道路。茅台2014年零售价几乎已经接近出厂价。2015年五粮液出厂价降至609元、国窖1573出厂价降至550元。
新的危机:2022年-至今
2022年至今白酒行业处于大调整期,同时对白酒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危机。虽然在这个期间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古井贡等头部酒企取得了营收年两位数增长的成绩。但整个行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渠道库存高企、名酒价格不断下跌倒挂、商务消费持续疲软等等,给白酒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这轮市场低迷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产下行带来的财富缩水。除此之外,全球的经济环境以及口罩因素也带来一定影响。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苏,白酒的消费会迎来增长。但是有一个更大的危机在等着白酒行业,那就是消费者越来越少带来的白酒消费量的减少。《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提到60后一代已逐渐退出酒类消费市场主流,70后80后的消费量也在逐步缩减。85年前商务及管理人群是当前白酒市场消费的主力军。
随着消费主力的变化,市场也会随之变化,目前来看新一代消费者在白酒消费量上是减少的。据华泰证券统计,2015年我国白酒的总销量为1312万吨,此后一路下跌,2023年下跌到629万吨。